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關注,同時,政府部門的監管壓力也越來越大。食品安全問題涉及面廣、影響范圍大,食品安全監管一直是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食品企業研究的熱點問題。近年來,基于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大數據已成為面對復雜問題時的重要分析手段,食品安全監管也因此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大數據時代。
近年來“大數據”、“云服務”等概念在IT行業被熱炒,那么到底“大數據”概念能夠為食品安全帶來哪些變化?
互聯網+助力食品安全監管
“互聯網+”是食品安全的未來方向,大數據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食品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如此巨大的產業規模決定了食品安全必定成為凸顯國家戰略層面的重要意義。因此,從長遠來看,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產業鏈也必將是國家著重發展的產業。
近年來,食品安全產業發展迅速,尤其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食品安全追溯等技術發展迅猛,噴碼、防偽、標識、管理軟件、包裝印刷、包材等傳統廠商,紛紛轉型為食品安全追溯解決方案提供商。戎素云認為,以云計算、云存儲和系統集成等大數據技術為典型特征的新一代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提供商正在食品安全領域集中發力。
社會化媒體的大數據也日漸成為食品安全系統的重要支撐,并且已經有了諸多實踐者。有專家介紹說,“谷歌流感趨勢”便是利用谷歌在大數據方面的優勢,不斷進行數據整理和累積,根據關鍵詞的變化創建流感爆發的相關圖表和分析。盡管這個工具可能會不準確,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近的一份報告表明,挖掘社會化媒體的相關評論,可以幫助公共衛生機構確定食源性疾病爆發的源頭,并根據相關評論數據找到可能未被發現的相關餐廳。
除此之外,在食品加工環境中,整合不同的數據源與歷史微生物測試數據,不僅可以提高和加速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分析,也能夠用于預測時間間隔對食品安全問題可能呈現的降低趨勢或升高風險。這些信息可用于調整食品安全和操作規范,用于分析數據源等等相關參數,這些數據的獲取,有利于為生產安全的食品提供一個有利的外在和內在環境。
讓大數據成為食品安全的“照妖鏡”
想要大數據成為食品安全的“照妖鏡”,還需要社會各界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小編認為目前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要加強食品生產、加工、經營、消費各個環節和相關信息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同時采取必要措施,鼓勵相關人員與單位加強信息共享。大數據雖然包含大量的信息,但是其有利用價值的信息較少,只有個人和部門數據共享,才能從中挖到對食品安全監管有用的信息。
另一方面,要加強隱私保護。為避免個人和單位私密信息泄露,政府應加強法制建設,對數據的定義、數據發布范圍及基本原則等進行規范,使得食品監管及食品生產、銷售、經營、消費各相關主體,在利用數據信息時有法可依,避免糾紛和問題。
總之,在云計算和互聯網技術為背景下,原本很難收集和使用的數據開始變得很容易獲得,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之后,對這些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和“加工”,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未來,百姓的“舌尖安全”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數據的發展。